发布日期:2021-6-28 20:26:22 访问次数:1708
一、2021年三伏贴时间
伏前:7月11日-7月20日,共10天。
初伏:7月21日-7月30日,共10天。
中伏:7月31日-8月9日,共10天。
末伏:8月10日-8月19日,共10天。
伏后加强:8月20日-8月29日,共10天。
二、贴敷方案
1、每伏天任意时间内连续贴三天,不一定从入伏第一天开始贴,三天贴完后间隔10天左右再贴,合计15天。
2、从伏前开始每伏贴一天,三伏加伏前,伏中加强和伏后加强合计贴5天。
三、三伏贴病理应用
1、呼吸系统
主要选穴:大椎,定喘,肺腧,膏肓,膻中,心腧,膈腧。
(1)哮喘
母贴:咳喘贴(优化贴)(粉剂,成品贴桃仁)大椎。
子贴:咳喘贴(三伏贴),有脾肾阳虚加综合免疫贴,脾胃虚加脾胃贴。
建议配合膏滋御金口服效果更佳。
(2)痰湿体质
母贴:痰湿咳嗽贴(厚朴)膻中,阳虚严重加阳虚贴神阙。
子贴:同哮喘的子贴方案。
建议配合御清莳口服效果更佳。
(3)气虚咳嗽
骨关节贴+综合免疫贴+脾胃贴。
建议配合御顺口服效果更佳。
(4)过敏性鼻炎
母贴:鼻宁贴(辛夷花)大椎。
子贴:综合免疫贴关元命门,或者双涌,脾胃贴足三里。
建议配合甘草干姜口服效果更佳。
2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,强直性脊柱炎
主要选穴:大杼,身柱,命门,上肢加曲池,外关,下肢加足三里,阳陵泉。
(1)寒痹
母贴:痛点筋骨贴(骨碎补)。
子贴:综合免疫贴关元命门+骨关节贴大杼,经常腿抽筋+妇用贴阳陵泉或者足三里。
(2)行痹
母贴:风寒感冒贴(荆芥)大椎+筋骨贴(骨碎补)痛点。
子贴:同寒痹。
(3)着痹
母贴: 痰湿咳嗽贴(厚朴)膻中
子贴:综合免疫贴+妇用贴+健脾贴。
3、妇科
主要选穴:中极,归来,三阴交,大椎,肾腧,命门,关元,足三里。
(1)痛经
母贴:痛经贴(川芎)神阙
子贴:妇用贴中极,归来,三阴交,足三里
建议配合甘草干姜口服效果更佳。
(2)慢性盆腔炎
母贴:可以痛经贴(川芎)或者咳喘贴(桃仁),阳虚贴(麦冬)贴神阙。
子贴:妇用贴中极,归来,三阴交,足三里。
建议配合苓桂甘枣口服效果更佳。
4、男科
母贴:阳虚贴(麦冬)神阙。
子贴:综合免疫贴+妇用贴关元,命门,肾腧,涌泉建议配合御力源口服效果更佳。
(1)前列腺炎,增生
母贴:莪术(粉剂)关元,命门。
子贴:综合免疫贴肾腧,涌泉。
5、儿科:主要针对2岁以上厌食,遗尿,体虚的儿童,呼吸系统和成人方案相同。
(1)小儿厌食
母贴:健脾益胃贴(芜夷)神阙或者中脘。
子贴:脾胃贴足三里,脾腧。
建议配合四君子口服效果更佳。
(2)遗尿
母贴:粉剂的益智仁神阙。
子贴:综合免疫贴关元,命门,肾腧。
建议配合甘草干姜口服效果更佳。
(3)易感人群
综合免疫贴+脾胃贴。
6、消化系统
主要选穴:大椎,足三里,三阴交,中脘,胃腧,脾腧。
(1)慢性腹泻
母贴:健脾益胃贴(芜夷)神阙或者中脘。
子贴:脾胃贴足三里+妇用贴命门,关元。
建议配合四君子口服效果更佳。
(2)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
母贴:佛手(粉剂)中脘。
子贴:脾胃贴足三里,胃腧,脾腧,妇用贴关元,命门。
建议配合四君子口服,有疼痛加大建中口服效果更佳。
(3)脾胃虚寒体质或者阳虚体质
母贴:阳虚贴(麦冬)神阙。
子贴:妇用贴关元,命门,脾胃贴足三里。
四、注意事项
1、敷贴期间避免冷饮、冷浴、过度吹风、空调等。
2、若见口干舌燥等上火表现可多喝温热水,多吃水果。
3、皮肤出现发痒、红疹等症状应对症处理(涂药为主)。
4、在应用阳虚贴时有内热体质,高血压患者我们尽量回避使用,或者是内热患者我们加用清热药物,高血压患者贴后观察半小时。
5、孕妇不贴。
注:成人每次贴敷时间6—8小时,小孩4—6小时。